新闻公告

您的位置: 本部新闻公告新闻动态详细

谢立信/周庆军教授团队揭示角膜内皮在斑块状角膜营养不良发展和术后复发中的关键作用

发布时间:2023-07-26 18:03:42    本文出处:办公室   
谢立信/周庆军教授团队揭示角膜内皮在斑块状角膜营养不良发展和术后复发中的关键作用
手机阅读
分享
浏览量:0

近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研究所谢立信院士、周庆军教授在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IF=9.1)发表了题为 The role of corneal endothelium in macular corneal dystrophy development and recurrence 的论文。



斑块状角膜营养不良(MCD)是CHST6基因突变引起的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表现为双眼进行性角膜混浊,常10岁前可见基质沉淀,20-30岁时视力严重下降,需角膜移植治疗。尽管国际营养不良分类委员会将其归为角膜基质营养不良,本研究通过分析30年间就诊于青岛眼科医院的102例MCD患者角膜移植后复发情况,发现接受穿透性角膜移植(PKP)的患者,较接受深板层角膜移植(DALK)的复发率下降70%以上,且PKP术后MCD复发时间也较DALK复发时间显著延长(6.4年 vs 2.6年)



PKP与DALK的区别在于是否在手术中移除角膜内皮,因此,本研究进一步探究了角膜内皮细胞在MCD发展和复发中的作用及其机理。结果发现:人CHST6和小鼠同源基因CHST5在角膜内皮细胞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角膜基质细胞。通过前房注射AAV特异性敲除角膜内皮细胞的Chst5,小鼠角膜会出现类似MCD患者的症状,包括角膜混浊、阿利新蓝阳性沉淀、胶原纤维间距减小、角膜基质变薄,以及角膜内皮形态变化。而通过角膜基质注射AAV特异性敲除基质细胞Chst5,小鼠角膜不会呈现类似症状。



接下来,课题组构建了携带MCD病人突变的点突变小鼠,发现其角膜内皮同样呈现形态异常。研究最后通过在敲除小鼠和点突变小鼠的角膜内皮过表达野生型Chst5,有效逆转了两种小鼠MCD症状,进一步证实了角膜内皮在MCD发展和复发中的关键作用,也为MCD的基因治疗提供了新的手段。



角膜移植是临床MCD患者治疗的最终方案,该研究证明了角膜内皮在MCD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作用,可对MCD手术方式的选择提供了重要参考。尽管医生对MCD的手术方式有不同的偏好,MCD中全层厚度的角膜基质受累以及角膜内皮的潜在作用,可能使全层PKP相对于板层角膜移植更具优势。但PKP手术造成的免疫排斥、内皮下降、其他并发症的概率较DALK高,因此需综合衡量手术选择。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研究所张碧凝副研究员为论文第一作者,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研究所戚本祥、董春晓、张彬、程钧副主任医师、王欣、李素霞主任医师、庄晓云、陈世久、段豪云、李德卫,中国海洋大学医药学院李国云教授,青岛大学转化医学研究院朱素杰教授,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曹义海教授为论文共同作者。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

谢立信/周庆军教授团队揭示角膜内皮在斑块状角膜营养不良发展和术后复发中的关键作用
谢立信/周庆军教授团队揭示角膜内皮在斑块状角膜营养不良发展和术后复发中的关键作用
手机阅读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