杏林春暖济苍生,岐黄妙手著华章。8月19日,我们迎来了第八个中国医师节,今年的主题是"德馨于行,技精于勤"。为弘扬"厚德精医"的职业精神,增强医师队伍的荣誉感与使命感,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精心策划了科普视频创意大赛、主治医师手术视频评比、住院医...
青光眼是全球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一旦确诊需终身随访治疗,且随病情进展青光眼患者生活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降眼压药物难以改善POAG患者小梁网细胞外基质(ECM)沉积这一主要病因,疗效欠佳。前期研究发现并初步验证维替泊芬(VP)通过抑制YAP,激活...
近日,我国首款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角膜保存液正式获得国家药监局批准上市,该保存液保存效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同时改变了我国角膜捐献需要摘取整个眼球的历史,将为更多角膜盲患者带来复明希望。据统计,我国角膜盲患者有近400万人,但由于供体短缺,每年能通过角...
随着高考的即将结束,青岛眼科医院两院区角膜屈光科也将迎来一年一度的夏季就诊高峰。2025年高考即将落下帷幕,青岛眼科医院两院区角膜屈光科也将迎来年度近视手术就诊高峰。为保障广大摘镜人群的就医需求,医院已做好提前部署,通过多项举措破解"一号难求"难题。!在就...
为助力全民眼健康水平的不断提升,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精心策划并组织开展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6月6日爱眼日主题活动。活动通过线上直播讲座、线下公益义诊、互动有奖问答以及科普视频与图文宣传等多种方式,向广大公众普及科学护眼知识,增强爱眼护眼意...
2025年5月1日,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山东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顺利完成搬迁,从青岛市市南区燕儿岛路5号(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本部)迁至青岛市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简称高新区)振和路6号。实验室新址依托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与青岛市政府合作共建...
五月的晨光掠过窗棂,第114个国际护士节在春未尽、夏初临的时节悄然来临。作为眼健康的守护者,从消毒器械的叮咚声到病床旁的轻声叮嘱,从手术室的无影灯下到随访电话的深夜牵挂,护士们始终以"视患如亲"的初心,在方寸之间践行着南丁格尔誓言。他们深知,每一双重见光...
2025年4月25日,由我院客座教授、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神经眼科学组组长、解放军总医院魏世辉教授发起的首站“神经眼科专家共识讨论会・青岛站”在青圆满落幕。本次会议,围绕“生物制剂治疗脱髓鞘性视神经炎”,“首诊于神经眼科的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两大主题展开多学科...
2025年3月25日,爱思唯尔(Elsevier)2024“中国高被引学者”(HighlyCitedChineseResearchers)榜单正式发布。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研究所谢立信院士再度上榜,连续两年入选该榜单。本年度榜单共收录6388位来自547所高校、企业及科研机构的卓越学者,覆盖教育部学...
大泡性角膜病变是角膜内皮细胞功能失代偿引起的常见致盲眼病。由于成人角膜内皮细胞增殖能力有限,手术、感染或遗传等因素导致细胞功能受损时,会出现上皮下水泡、角膜水肿和混浊、眼部疼痛,甚至视力丧失等。目前尚无有效治疗药物,晚期只能依靠角膜移植手术治疗。但手...
间充质干细胞(MSC)衍生的外泌体具有维持免疫稳态和促进组织再生的潜力,这些效果在三维(3D)细胞培养条件下可以得到增强。然而,3D培养的MSCs(3D-Exos)衍生的外泌体是否对受损角膜具有治疗效果及其潜在机制仍不清楚。近日,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研究所谢立信院...
角膜盲是我国主要的致盲性眼病之一,全国当前约有400万患者,且每年新增约10万例。面对这一重大公共卫生问题,谢立信院士团队聚焦组织工程角膜及新型眼用制剂等关键技术,开展跨学科协同研究,近期在感染性角膜炎治疗、角膜新生血管干预及供体角膜替代材料研发等领域取...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研究所谢立信教授团队受蝉翼和蜻蜓翅膀表面可机械性破裂附着的细菌细胞膜这一现象启发,设计了一种具有物理抗菌性能的“病毒状”仿生纳米马达,有效提高耐药菌感染性角膜炎的治疗效果。该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TOP期刊AdvancedMaterials(IF:27.4/Q...
伊卜拉伊木(左五)为青岛眼科医院医生竖起大拇指。“亚克西!青岛好,医生好,青岛眼科医院好……”12月2日,在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以下简称青岛眼科医院),特意坐了两天火车赶回青岛复查的伊卜拉伊木用不熟练的汉语不停地说着,双手的大拇指也一直高...
12月30日下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青岛眼科医院年度工作会议胜利召开。会议对2024年工作进行总结,对先进集体和个人进行表彰,并对2025年度工作作出部署。2024年,全院上下勠力同心,传承和发扬“热爱专业、艰苦奋斗、自主创新”的十二字文化,坚持“开放、合作、创新...
热门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