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立信院士团队构建仿生药物递送系统负载维替泊芬治疗青光眼的新策略
青光眼是全球首位不可逆性致盲眼病,一旦确诊需终身随访治疗,且随病情进展青光眼患者生活质量会受到严重影响。目前临床上使用的降眼压药物难以改善POAG患者小梁网细胞外基质(ECM)沉积这一主要病因,疗效欠佳。前期研究发现并初步验证维替泊芬(VP)通过抑制YAP,激活Hippo信号通路,降低胶原等小梁网ECM表达,实现强效降眼压作用,但是其生物利用度不足、半衰期短是其走向临床应用的瓶颈问题。
近期,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研究所谢立信教授团队构建了仿生药物递送系统(PM@SPE/VP):通过采用含硫醚键的超支化聚磷酸酯(SPE)作为载体,实现青光眼活性氧微环境响应释放维替泊芬(VP),延长治疗时长;进一步利用血小板膜(PM)与暴露胶原蛋白的强相互作用特性,用PM包裹纳米颗粒实现小梁网的精准递送。在激素诱导的高眼压(OHT)小鼠模型中,前房注射PM@SPE/VP可实现47.7%的眼压下降效果,并持续维持14天。为青光眼的长效治疗开辟了新思路。研究成果近日以题为“Platelet Membrane-Camouflaged ROS-responsive Nanoplatform for Targeted Delivery and Sustained Release of Verteporfin to Modulate Hippo Signaling Pathway in Glaucoma Therapy”发表在国际知名学术期刊Advanced Functional Materials(影响因子:19.0,中科院一区,Top期刊)。
PM@SPE/VP的合成过程及青光眼治疗作用示意图
山东第一医科大学附属眼科研究所谢立信教授、周庆军研究员、李君主任医师为共同通讯作者,孙荻芳主治医师、张衡瑞副研究员为共同第一作者。该研究获得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泰山学者计划、山东第一医科大学临床-基础联合创新团队等项目的支持。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02/adfm.202510931
扫一扫 手机端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