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教学

  • 韦超 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韦超 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省部共建国家重点实验室培育基地-山东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任职。2013年毕业于北京协和医学院-中国医学科学院,2014年入职山东省眼科研究所。自任职以来,主要从事免疫性眼病的病理机制和临床转化研究。作为课题负责人或主要参与人承担省部级以上课题5项,包括国家自然基金青年基金、面上项目以及国家自然基金重点项目等。发表学术论文10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PNAS、FrontiersinImmunology、Aging以及Journalofinfectiousdisease等杂志发表SCI论文7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1项。

    时间:2020-03-02 来自:科研教学
    韦超 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手机阅读
    分享
  • 刘廷 博士/副主任医师
    刘廷 博士/副主任医师

    病理学副主任医师,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眼科研究所青岛眼科医院任职,病理科主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会员,青岛市病理学组委员,青岛市病理技术学组委员,青岛市分子诊断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基础研究方面主要从事角膜病理,角膜移植免疫排斥及眼表疾病发病机理的研究。临床方面擅长眼科肿瘤的病理诊断、熟悉眼科各项特殊检查及眼表与角膜病的诊治。

    时间:2020-03-01 来自:科研教学
    刘廷 博士/副主任医师
    手机阅读
    分享
  • 王群 博士/助理研究员
    王群 博士/助理研究员

    2016年毕业于厦门大学,获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2017年1月进入山东省眼科研究所进行博士后工作,2019年9月出站留所工作。目前以第一责任人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1项(81800876)、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基金1项(ZR2019BH078)。相关研究工作发表在CellReports,GraefesArchClinExpOphthalmol,TheJournalofInfectiousDiseases等国际著名杂志。研究工作侧重于通过测序手段,筛选眼科相关疾病的潜在治疗靶点,解析发病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时间:2020-03-01 来自:科研教学
    王群 博士/助理研究员
    手机阅读
    分享
  • 李宗义 博士/助理研究员
    李宗义 博士/助理研究员

    2014年毕业于同济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获得博士学位。2014年10月-2016年10月,于同济大学临床医学流动站进行博士后研究。2016年11月-2019年6月,于青岛大学临床医学流动站开展博士后研究。2019年7月入山东省眼科研究所工作。目前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四篇(Currentmolecularmedicine、Stemcellresearch&therapy、Stemcellanddevelopment和Experimentaleyeresearch)、主持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院级科技计划项目、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各一项。目前主要从事人胚胎干细胞与诱导多能干细胞向眼睛细胞分化的研究,包括神经视网膜,视网膜色素上皮,角膜细胞等;干细胞来源神经嵴与角膜内皮细胞治疗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的研究;尼克酰胺在诱导人胚胎干细胞向角膜上皮谱系方向分化及作用机制研究。

    时间:2020-03-01 来自:科研教学
    李宗义 博士/助理研究员
    手机阅读
    分享
  • 冯婧 博士/助理研究员
    冯婧 博士/助理研究员

    2009年本科毕业于安徽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生物科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2009-2016年硕博期间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联合培养,神经生物学专业,获理学博士学位。2016年-2018年期间在青岛大学药学院从事博士后工作。于2019年到山东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眼科研究所实验室工作。目前以第一作者发表两篇SCI论文,其中一篇大类一区SCI,其他参与SCI论文9篇,主持青岛市博士后应用研究项目1项,参与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研究项目两项。前期研究方式主要涉及癫痫与学习记忆等疾病中的神经元形态与功能研究,目前的课题主要方向是通过神经生物学手段对外周神经进行调控与功能记录,来探究神经及其环路在外周感受与行为的相互关系或者炎症或者病原感染中所起作用。如关于表达trpm8的角膜神经在单纯疱疹病毒引起初期感染中作用的探究。未来的长期的科研计划也是主要围绕在角膜神经展开,探究角膜神经结构和功能在糖尿病角膜病变等角膜相关疾病中的变化,以及调节神经元活性在这些疾病中是否能起到一定的作用。

    时间:2020-02-29 来自:科研教学
    冯婧 博士/助理研究员
    手机阅读
    分享
  • 宋方英 博士/助理研究员
    宋方英 博士/助理研究员

    宋方英,微生物学博士,现为山东省眼科研究所助理研究员。2008年9月至2012年6月间在青岛大学生物技术专业就读;2012年9月至2018年6月间在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2018年11月至今在山东省眼科研究所工作。研究生阶段的研究方向为链霉菌基因组挖掘与天然产物研究,入职后研究方向目前为铜绿假单胞菌等细菌性角膜炎及HSK等相关内容。后续研究可能围绕眼表疾病与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改变之间的相关性展开。

    时间:2020-02-29 来自:科研教学
    宋方英 博士/助理研究员
    手机阅读
    分享
  • 张碧凝 博士/助理研究员
    张碧凝 博士/助理研究员

    2012年毕业于山东科技大学,获工学学士和文学学士双学位。2013年于香港中文大学获理学硕士学位。2013-2015年就职于汕头大学·香港中文大学联合汕头国际眼科中心,从事眼科遗传疾病基因功能研究。2015-2019年就读于香港中文大学眼科及视觉科学学系,从事角膜巩膜化遗传及致病机制研究,2019年获博士学位。2017-2019年间分别于美国普渡大学生物科学系及新加坡眼科研究所视网膜组进行了短期访问学习。2019年10月就职于山东眼科研究所实验室。发表SCI论文6篇,眼科书籍章节一章。目前从事角膜基质发育异常的机制研究,眼科疾病遗传研究。

    时间:2020-02-29 来自:科研教学
    张碧凝 博士/助理研究员
    手机阅读
    分享
  • 杨玲玲 硕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杨玲玲 硕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眼科学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山东省第一医科大学、山东省眼科研究所、山东省眼科学重点实验室任职。2005年毕业于中国海洋大学,获细胞生物学硕士学位。2005年7月至今在山东省眼科研究所任职,从事眼科学基础研究。先后承担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目前在研一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p16INK4a-STAT3通路调控角膜上皮干细胞衰老及其在角膜上皮损伤修复中的作用,81670828)。已发表SCI论文20余篇,其中以第一或通讯作者在Diabetes、IOVS、StemCellsTranslMed、MolPharmacol等杂志发表SCI论文9篇。主要从事角膜干细胞与角膜损伤修复、糖尿病角膜与神经病变的基础研究。

    时间:2020-02-29 来自:科研教学
    杨玲玲 硕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手机阅读
    分享
  • 窦圣乾 博士/助理研究员
    窦圣乾 博士/助理研究员

    2014年毕业于厦门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生物学学士学位;201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获生物信息学博士学位。博士期间主要借助高通量测序技术从事非编码RNA、A-to-IRNA编辑、m6A修饰、翻译调控机制相关的工作,有多项研究成果在PLOSGenetics、PLOSBiology、NucleicAcidsResearch、MolecularBiologyandEvolution等知名学术期刊发表,同时兼任学术期刊Cancerletters审稿人。2019年8月至今在山东省眼科研究所从事基础科学研究工作,结合单细胞测序、全转录组测序等方法,致力于从多组学角度探究糖尿病及其眼部并发症的发病机制。

    时间:2020-02-29 来自:科研教学
    窦圣乾 博士/助理研究员
    手机阅读
    分享
  • 王红卫 博士/助理研究员
    王红卫 博士/助理研究员

    分析化学专业博士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生物分离分析新材料与新技术研究组(1809组),师从邹汉法研究员和彭孝军院士。博士期间主要围绕毛细管色谱柱的制备及应用开展研究工作。在AnalyticaChimicaActa,JournalofChromatographyA,Chemistryselect等期刊上以第一作者或共同通讯作者发表论文9篇,其中SCI二区论文5篇。主持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博士基金1项和农业部海藻类肥料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1项。2019年8月入职山东省眼科研究所,目前主要从事生物材料的合成及眼科载药研究;眼科样品液相色谱-质谱分析研究。

    时间:2020-02-29 来自:科研教学
    王红卫 博士/助理研究员
    手机阅读
    分享
  • 李雅  博士后
    李雅 博士后

    李雅,研究生学历,理学博士。2017年毕业于陕西师范大学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专业,获得博士学位。2017年10月至今,在青岛大学临床医学流动站进行博士后研究。目前以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四篇,获得3项中国发明专利(均为第二发明人),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山东省医学科学院院级科技计划项目1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目前主要从事角膜病及眼表疾病的基础研究,具体包括角膜神经维持角膜上皮稳态、去甲肾上腺素调控角膜上皮稳态及糖尿病角膜上皮损伤修复机理的研究

    时间:2020-02-26 来自:科研教学
    李雅  博士后
    手机阅读
    分享
  • 王晓磊 博士后
    王晓磊 博士后

    2011年毕业于烟台大学,获理学学士学位。2017年毕业于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获细胞生物学博士学位,研究方向为非洲爪蛙早期胚胎的神经发育,研究内容为受体酪氨酸激酶EphA7在肾小管、后脑、耳泡发育中的作用机制,先后以(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3篇。自2017年7月至今在山东省眼科研究所从事博士后研究工作,开展了角膜成纤维细胞衰老与角膜基质损伤修复的相关研究,在IOVS发表论文1篇,并构建P16/P53敲除小鼠,探究衰老与基质纤维化的关系及分子机制;研究炎症因子IL-1β、TNF-α通过p16ink4a-STAT3信号调控糖尿病角膜上皮损伤修复的新机制。

    时间:2020-02-25 来自:科研教学
    王晓磊 博士后
    手机阅读
    分享